时间: 2025-04-30 19:3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38:15
“义捐”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出于道义或公益目的而进行的捐赠。它强调捐赠行为的自愿性和无私性,通常不期望得到物质回报。
“义捐”一词源自汉语,由“义”和“捐”两个字组成。“义”指道义、正义,“捐”指捐赠、捐献。随着社会的发展,“义捐”逐渐成为描述公益捐赠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义捐”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在社会背景中,“义捐”是社会互助和公益慈善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义捐”一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无私、奉献和爱心。它激发人们对社会责任的思考,鼓励人们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义捐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捐赠书籍和学*用品。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义捐”的意义和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义捐”:
在爱的光芒下,
我们义捐,无私奉献,
为世界带来温暖,
为心灵播撒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人围在一起,手中拿着捐赠的物品,脸上洋溢着微笑。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温馨、感人的旋律,如《爱的奉献》,来增强“义捐”的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义捐”可以对应为“charitable donation”或“voluntary donation”。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强调捐赠的自愿性和公益性,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义捐”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和丰富性。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捐赠行为的词汇,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体现。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运用和理解“义捐”这一词汇,以更好地传达我的思想和情感。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