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5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51:16
抗暴: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抵抗暴力或反抗暴行。它通常指的是在面对不公正或非法的暴力行为时,个人或集体采取的抵抗行动。
“抗暴”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抵抗暴力或反抗不公。
在**文化中,“抗暴”常常与正义和英雄主义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动荡时期,抗暴行为往往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重要手段。
“抗暴”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勇气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正义而勇敢站出来的人,激发人们的敬佩和共鸣。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目睹过一次小规模的抗议活动,人们因为不公而聚集起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诉求,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抗暴”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抗暴”:
在黑暗的夜里,星光闪烁,
抗暴的火焰,在心中燃烧。
不屈的灵魂,挺立如山,
为了光明,我们勇敢前行。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人手持标语,面带坚定,站在街头,背景是警车的灯光闪烁。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抗暴”的视觉形象。
在英语中,“抗暴”可以对应为“resistance to violence”或“rebellion against tyranny”。不同文化中,对于抗暴的理解和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正义感和勇气是共通的。
“抗暴”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正义和勇气,也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动力。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1.
【抗】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抗,扦也。 、 《小尔雅·广言》-抗,御也。 、 《仪礼·既夕礼》-抗木横一缩。 、 汉·贾谊《过秦论》-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组词】
抗木、 抗力、 抗犯、 抗玩、 抗质、 抗矫
2.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