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1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12:46
“亩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按照土地面积征收的捐税。在**古代,亩捐是一种按照土地面积征收的税赋,通常用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在文学作品中,亩捐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社会的税收制度,反映社会的不平等和农民的负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经济学等专业领域,亩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于分析古代**的税收体系和社会经济结构。
同义词:地税、田赋 反义词:无(亩捐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税收形式,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亩捐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税收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亩捐的具体形式和征收方式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概念——按照土地面积征收税赋——一直保持不变。
亩捐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衡量农民负担和社会经济状况的一个指标。亩捐的存在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土地所有权的不平等。
亩捐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农民的艰辛生活和沉重的税收负担。它可能引发对历史不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亩捐这个词主要出现在历史学*和研究中。通过了解亩捐的历史背景和实际影响,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社会的复杂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亩捐:
古道旁,亩捐沉重,
农民泪,滴落田间。
岁月流转,税赋依旧,
历史的回声,在风中飘荡。
亩捐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农田的景象,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以及沉重的税收负担。视觉上,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田野,农民在烈日下耕作;听觉上,可能是农民的叹息声和锄头的敲击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土地税赋概念可能存在,但其名称和具体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欧洲中世纪,也有类似的土地税赋制度。
亩捐这个词虽然特定于*古代的税收制度,但它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文化背景。通过对亩捐的学和分析,我更加认识到历史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1.
【亩】
(形声。小篆字形。从十,从田,久声。十,四方。本义:中国土地面积市亩的通称) 同本义,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
【引证】
《说文》。字亦作畆、畒、畝、畞。如:亩制(以亩为单位划分、计算土地面积的制度);亩级(田地土壤质量好坏的等级);亩积(每一亩田的面积)-畮,六尺为步,百步为畮。秦田二百四十步为畮。畮或从十久。
田垄。
【组词】
亩丘、 亩道
2.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