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0:51
抗战:字面意思是指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或斗争。在历史上,特指1937年至1945年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即“抗日战争”。
“抗战”一词源于**近代历史,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被广泛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代具体的战争,也用于比喻各种抵抗行为。
在,“抗战”是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象征。它代表了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团结和坚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提到“抗战”,我联想到的是英勇、牺牲和民族团结。这种情感反应激励人们珍惜和平,不忘历史。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抗战精神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抗战”: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抗战的热血洒满大地,
英雄的旗帜永不倒,
民族的魂魄永流传。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使用“War of Resistance”或“Anti-Japanese War”来对应“抗战”。
“抗战”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坚韧和勇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抗战”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递这种精神。
1.
【抗】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抗,扦也。 、 《小尔雅·广言》-抗,御也。 、 《仪礼·既夕礼》-抗木横一缩。 、 汉·贾谊《过秦论》-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组词】
抗木、 抗力、 抗犯、 抗玩、 抗质、 抗矫
2.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