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4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48:37
民智(mín zhì)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民众的智慧或知识水平。它强调的是普通人民在认知、理解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在不同的语境中,“民智”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民智”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民”(民众)和“智”(智慧)组成。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如“民知”、“民慧”等也有出现,但“民智”作为一个固定词汇在近现代更为常见。
在,“民智”的概念常常与启蒙、民主思想和社会主义教育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中,提升民智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化的重要手段。
“民智”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知识的力量、民众的觉醒和集体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民智”来讨论如何通过教育和媒体来提升公众的认知水平,特别是在面对假新闻和误导性信息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民智”:
在知识的海洋中,民智如潮涌,
冲刷着无知的岸,唤醒沉睡的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图书馆或教室中学*的场景,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激励人心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贝多芬交响曲,来象征民智的觉醒和力量。
在英语中,“民智”可以对应为“public wisdom”或“people's intelligence”,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含义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民智”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汇不仅仅是描述民众的知识水平,更是一种对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民智”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对社会发展和民众教育的看法。
1.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2.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引证】
《荀子》引《孟子》-然后智生于忧患。 、 《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 、 《墨子·公输》-不可谓智。 、 《三国志·诸葛亮传》-智术浅短。 、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
【组词】
智赛隋何,机强陆贾、 智数
智慧,智谋。
【引证】
《法言·脩身》-智,烛也。 、 《韩非子·显学》-智,性也。 、 《淮南子·俶真》-智者,心之府也。 、 《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 、 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组词】
智着、 才智、 智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