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6 02:0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6 02:09:38
割据一方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某个势力或个人占据一个地区,形成与中央政权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基本含义是指在分裂状态下,某个地方势力独立于中央政府,拥有自己的政权和军事力量,形成一种地方性的统治。
在文学作品中,“割据一方”常用来描述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如三国时期的各个诸侯国。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比喻某个团体或个人在某个领域内的强大影响力,即使不涉及实际的政治分裂。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用于精确描述历史**或政治现象。
同义词中,“独立”和“自治”强调的是自主性,而“分裂”和“霸占”则更多指向了冲突和对抗。反义词则强调了整合和服从的状态。
“割据一方”源自**古代历史,特别是在战乱频繁的时期,如三国、五代十国等。这个词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地区性独立或分裂状态。
在**文化中,“割据一方”常常与权力斗争、英雄主义和忠诚背叛等主题相关联。它反映了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性,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个人的选择和命运。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或紧张的情感色彩,因为它通常与冲突、战争和不稳定相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英雄人物在乱世中的挣扎和选择。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某个团队或组织内部的权力斗争,或者在讨论历史**时作为一个分析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时间的河流中,英雄割据一方,星辰见证了他们的荣耀与悲哀。”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场、城池和军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号角和士兵的呐喊。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历史上的封建制度,也有类似的概念,如“feudal lord”(封建领主),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类似的权力和独立性。
“割据一方”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政治现象,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权力斗争和冲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和描述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现象。
方今朝政颠倒,宦官弄权,官家威令不行,天下英雄皆有割据一方之意。
茅盾《关于长篇小说的通信》:“而献忠却低一头,最多只能乘天下扰攘,~而已。”
1.
【割】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引证】
《广雅·释诂一》-割,断也。 、 《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 《书·多方》-日钦劓割夏邑。
【组词】
割鲜、 割烹、 割刀
2.
【据】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据,杖持也。 、 《战国策·燕策》-冯几据杖。 、 《庄子·盗跖》-据轼低头。
3.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4.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