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59
词汇“尘毂”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可能来源于古代文学或典籍。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尘毂”进行分析:
“尘毂”由两个字组成:“尘”通常指尘土、尘埃,而“毂”在古代指车轮的中心部分,即车轴穿过的圆木或金属部分。因此,“尘毂”字面意思可能是指被尘土覆盖的车轮中心部分,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可能更多出现在古文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
在古代文学中,“尘毂”可能用来形容车辆行驶时扬起的尘土,或者比喻事物的中心、关键部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复古或特定的文学创作中。
“尘毂”的词源可能追溯到古代汉语,尤其是古代文学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社会,车辆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与车辆相关的词汇在文学中常有出现。然而,随着交通工具的现代化,这类词汇逐渐淡出日常语言。
“尘毂”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马车、古道、尘土飞扬的场景,带有一定的怀旧和古风情感。
由于“尘毂”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
在创作一首古风诗歌时,可以使用“尘毂”来营造古代的氛围:
古道长亭外,尘毂声声远。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由于“尘毂”是一个特定于汉语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尘毂”是一个带有浓厚古风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学习和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时,了解这样的词汇仍然有其价值。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毂】
(形声。从车 。本义: 车轮中心的圆木, 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 中有圆孔, 可以插轴)。
同本义。
【引证】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