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4:27
“尘气”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尘埃或灰尘的气息,也可以引申为世俗的气氛或环境。字面意思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通常与不洁净或污染有关。
“尘气”一词由“尘”和“气”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尘”指的是地上的细小颗粒,而“气”则指空气或气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尘气”逐渐被用来形容与尘埃相关的环境和气氛。
在**传统文化中,“尘气”有时被用来比喻世俗的纷扰和烦恼,与超脱世俗的修行或艺术追求形成对比。
“尘气”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陈旧和沉重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流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尘气”来形容一个长时间未被打扫的房间,或者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地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尘气的世界里,我寻找一片清新的天空,让心灵得以飞翔。”
在英语中,“尘气”可以对应为“dusty atmosphere”或“dusty air”,但在文化内涵上可能没有汉语中那么丰富的比喻意义。
“尘气”这个词在汉语中不仅指代物理上的尘埃,还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细腻之处。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