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3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30:38
审校: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审”意味着仔细检查、评估,而“校”通常指校对、修正。结合起来,“审校”指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仔细的检查和修正,以确保其准确性、一致性和可读性。
在专业领域,如出版、翻译、新闻等行业,“审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文学作品中,审校可能涉及语言的流畅性和艺术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需要精确表达的场合,如学术讨论或专业会议中,审校的概念仍然存在。
同义词:校对、审核、审查 反义词:创作、编写(这些词表示的是创造新内容的过程,与审校的修正和检查过程相对)
“审校”这个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现代出版业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变得更加专业化和技术化。
在中国,审校不仅是技术活动,也反映了文化对精确性和细节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审校体现了对知识和信息质量的尊重。
提到审校,可能会联想到严谨、细致和责任心。这种联想可能源于对专业性和精确性的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审校可能与学术写作或专业报告的准备相关,确保所传达的信息准确无误。
在诗歌中,审校的概念可以被艺术化地表达,如“文字的舞者,在字里行间轻舞审校,确保每一句都能触动心弦。”
视觉上,审校可能让人联想到整洁的办公室,堆满文件和校对标记的纸张。听觉上,可能是键盘敲击声和纸张翻动的声音。
在英语中,“proofreading”和“editing”更常用来描述类似的过程,但它们侧重点略有不同。“Proofreading”更侧重于语法和拼写的检查,而“editing”则包括内容的整体改进。
审校是确保信息准确性和质量的重要过程,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关键角色。了解和掌握审校的技巧,对于提高沟通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1.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
2.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