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5:54
审理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对案件进行审查和处理。在法律领域,审理特指法院或法官对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进行审查,以作出判决或裁定的过程。
审理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审”意味着仔细检查,“理”意味着处理或管理。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审理成为法律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法治社会中,审理是确保公正和法律正确实施的关键环节。它体现了社会对公正和法律程序的重视。
审理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严肃和正式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法庭、法官和正义。它也可能引发对法律程序和公正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审理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比如对某个决策过程的详细分析,或者对某个**的深入调查。
在诗歌中,可以将审理比喻为对心灵的探索:
心灵的审理,深邃如夜, 每一思绪,皆成证言。 在内心的法庭,自我审判, 真理的光,照亮黑暗。
审理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法官的锤声,以及律师和证人的陈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审理的氛围。
在英语中,审理 可以对应为 "trial" 或 "hearing",具体取决于语境。不同文化对审理的理解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都是对案件或问题的正式审查和处理。
审理 是一个在法律领域至关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具体的法律程序,还体现了社会对公正和法律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审理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法律相关的信息和概念。
1.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