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1:52
“兼资文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同时具备文才和武艺。这个成语强调一个人不仅在文学、文化方面有才能,同时在武术、军事方面也有所造诣。它体现了对全面人才的赞赏和期望。
在文学作品中,“兼资文武”常用来形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岳飞、关羽等,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文采斐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夸赞某人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对员工或学生的全面培养要求。
“兼资文武”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人才的理想化描述,强调文武并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军事或政治领域,也用于形容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成就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文武并重是一种理想的人才标准。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均衡发展的重视,以及对全面人才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仍然影响着教育和个人发展的方向。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全面的印象,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成就的杰出人物。它激发人们对全面发展的向往和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还擅长武术,他的全面才能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兼资文武”这个词汇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如星辰般璀璨,兼资文武,照亮了知识的海洋和武道的巅峰。”
想象一位身着古装的英俊男子,手持书卷,腰佩宝剑,背景是古朴的书房和练武场,这样的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兼资文武”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Renaissance man”(文艺复兴人)来形容,指那些在多个领域都有卓越成就的人。
“兼资文武”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人才的一种理想化描述,也是对全面发展的一种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全面人才的赞赏和期望。
平陵朱云,兼资文武。
1.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2.
【资】
(形声。从贝,次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钱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资,货也。 、 《广雅》-资,川也。 、 《易·旅》-怀其资 、 《诗·大雅·板》-丧乱蔑资。 、 《战国策·秦策一》-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 《战国策·燕策》-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应得之资。 、 《广东军务记》-富者捐资。 、 清·方苞《狱中杂记》-中家以上,皆竭资取得。 、 清·周容《芋老人传》-厚资而遣之。
【组词】
投资、 内资;外资;集资;薪资、 茶资、 资业、 借资
3.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4.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