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1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5:31
“声病”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因声音问题导致的疾病,如声带损伤、喉炎等。它也可以泛指与声音相关的健康问题。
“声病”一词由“声”和“病”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声”指声音,“病”指疾病。随着语言的发展,“声病”逐渐被用来特指与声音相关的健康问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声音被认为与人的健康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声病”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与个人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发展有关,尤其是在需要频繁使用声音的职业中,如教师、歌手等。
“声病”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嘶哑、无力或痛苦的声音,给人带来一种不适或同情的感觉。它也可能让人反思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声音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因为声病而无法正常交流,周围的人可能会更加耐心和理解,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将“声病”比喻为失去表达能力的痛苦:
他的声音,如枯叶般脆弱, 在沉默的夜里,无声地哭泣。 声病夺走了他的言语, 却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voice disorder”或“vocal illness”,它们在概念上与“声病”相似,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声病”是一个涉及声音健康的重要词汇,它在医学、文学和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和保护自己的声音健康,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与声音相关的各种问题。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