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1:00
词汇“校联”在中文语境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特定语境下的术语。根据字面意思,“校联”可以理解为“学校联盟”的简称,指的是多个学校为了某种目的而组成的联合体或合作组织。
“校联”通常指的是学校之间的联盟或合作关系,这种联盟可能涉及教育资源共享、学术交流、活动合作等方面。
由于“校联”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近年来随着教育合作和联盟的增多而逐渐形成的词汇。
在当前教育全球化和资源共享的趋势下,“校联”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学校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校联”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代表了合作、共享和进步的理念。
在实际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校联组织的国际学生交流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我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学习,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校联”:
在知识的海洋里,
校联如帆,引领我们前行,
共享的智慧,汇聚成光,
照亮彼此的未来。
想象一下,一群学生在校联的旗帜下欢聚一堂,进行着各种文化交流和体育活动,这样的场景充满了活力和团结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学校联盟或合作组织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但其核心目的——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相似的。
“校联”这个词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合作与共享。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教育合作中,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发展。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联】
(会意。从耳,从丝。战国文字,中间是耳,两边是丝相联。本义:连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周人用联字,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聯,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糸,糸连不绝也。会意。 、 《周礼·天官·大宰》。司农注:“连事通职,相佐助也。”-三曰官联,以会官治。 、 《声类》。按,凡联续、联合、牵联、结联字,经传皆以连为之。-聯,聯绵不绝也。 、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联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组词】
联垂、 联襟、 联缀、 联珠、 联华、 联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