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5:11
词汇“校补”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对学校教育中的不足或缺陷进行补充或修正的行为。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校补”字面意思是指在学校环境中进行的补充或修正工作。它可以涉及课程内容的补充、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学*资源的增加等方面。
“校补”一词源于汉语,其中“校”字有校正、校验之意,“补”字则有补充、补足之意。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代对教育内容的补充和修正。
在**,教育一直被视为社会进步的基石,因此“校补”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反映了社会对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需求。
“校补”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暗示着不断学*和进步的态度。在我的联想中,它与勤奋、求知和改进紧密相关。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曾参与过一个项目,旨在校补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资源,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校补”在实际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校补”:
知识的海洋无边,
校补的帆船驶向前。
每一页书,每一课,
都是心灵的滋养泉。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师在教室里,手持教材,正在为学生讲解新的知识点,这就是“校补”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声和学生的笔记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upplement”或“improve”,但这些词没有“校补”在汉语中的特定教育语境含义。
“校补”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术语,它还代表了一种持续改进和学的精神。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不断寻求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升。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补】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补,完衣也。 、 《吕氏春秋·顺说》-田赞衣补衣。 、 唐·白居易《村居卧病》-补褐防寒岁。
【组词】
补衣;补袜;补衬、 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