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1:32
校规:指学校为了维持教育秩序、保障学生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它通常包括学生的行为准则、学*要求、纪律处分等方面的规定。
校规一词由“校”和“规”组成。“校”原指学校,“规”指规则或规范。随着教育制度的发展,校规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以适应不同教育阶段和教育理念的需求。
在**,校规往往与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和“守纪律”等价值观相契合。校规的严格执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意识,但也可能引发关于教育自由和个性发展的讨论。
校规可能让人联想到严肃、秩序和责任感。对于一些人来说,校规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对于另一些人,校规则可能意味着束缚和压力。
在我的学生时代,校规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记得有一次因为忘记带校徽,我被扣了分,这件事让我深刻理解了遵守校规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校规可以被描绘为青春的守护者:
校规如铁,守护着青春的梦, 每一道线,都是成长的见证。 在它的庇护下,我们学会了自律, 在它的约束中,我们找到了自由。
校规可能让人联想到学校的铃声、整齐的队列和严肃的教师面孔。视觉上,校规可能与学校的标志、校徽或校服联系在一起。
在不同文化中,校规的严格程度和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国家的学校可能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更强调纪律和秩序。
校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也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通过对校规的学和遵守,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责任感,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校规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教育领域的相关概念和情境。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规】
(会意。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 、 《孟子》-规矩方圆之至也。 、 《诗·沔水》序·笺-规者,正圆之器也。 、 《楚辞·离骚》-圆曰规,方曰矩。 、 《墨子·天志上》-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 《荀子·赋》-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组词】
规绳、 规旋、 规轮、 规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