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5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54:14
词汇“上挂下联”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搭配,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词汇。
“上挂下联”字面意思是指上面挂着的东西与下面联结的部分。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物体结构或装饰布局,其中“上挂”指的是悬挂在上方的物品,“下联”则指的是与下方相连或相呼应的部分。
在不同的语境中,“上挂下联”可能有不同的应用:
由于“上挂下联”不是一个固定成语,其词源和演变不具有广泛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根据具体语境创造的表达方式。
在中华文化中,对称和和谐是重要的美学原则,因此“上挂下联”可能体现了这种文化偏好。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秩序感和美感,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平衡和对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布置家居时考虑“上挂下联”的原则,以创造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灯火阑珊处,上挂下联情。”
想象一幅画面,上方挂着一串风铃,下方是一个小池塘,风铃的声音与池塘的水声相呼应,形成一种“上挂下联”的视听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强调不同的美学原则,例如西方文化中的不对称美。
“上挂下联”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对称和和谐的重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描述和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
~,审查面越来越宽,打击面越来越大。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挂】
(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挂,画也。 、 《仪礼·特牲礼》-挂于季指。 、 《庄子·渔夫》。释文:“别也。”-变更易常以掛功名。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联】
(会意。从耳,从丝。战国文字,中间是耳,两边是丝相联。本义:连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周人用联字,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聯,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糸,糸连不绝也。会意。 、 《周礼·天官·大宰》。司农注:“连事通职,相佐助也。”-三曰官联,以会官治。 、 《声类》。按,凡联续、联合、牵联、结联字,经传皆以连为之。-聯,聯绵不绝也。 、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联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组词】
联垂、 联襟、 联缀、 联珠、 联华、 联裾
1. 【下联】 联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