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1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11:23
词汇“校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一个专业术语、缩写或者是特定领域的用语。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校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基本定义。它可能是指“校准能力”或“学校能力”的缩写,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如果“校能”是指“校准能力”,它可能在工程、物理或技术领域中使用,指的是设备或系统进行精确校准的能力。如果是指“学校能力”,它可能在教育领域中使用,指的是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能力。
由于“校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探讨其词源和历史演变。
如果“校能”是指“学校能力”,它可能与教育政策、学校评级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有关。
由于“校能”不是一个情感色彩强烈的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校能”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可能很少有机会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由于“校能”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将其融入诗歌或故事中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和上下文构建。
由于“校能”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由于“校能”不是一个常见词汇,我们无法比较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校能”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校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可能有限。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