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22:0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22:07:03
犀角带:这个词组通常指的是用犀牛角制成的腰带或装饰品。犀牛角因其稀有和坚硬,历史上常被用于制作各种贵重物品,包括腰带、饰品等。
在文学中,犀角带可能被用来象征权力、财富或地位。在口语中,它可能被提及作为一种奢侈品或非法贸易的例子。在专业领域,如动物保护或法律,它可能与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相关。
犀角带的词源直接来源于犀牛角和腰带的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犀牛角的稀缺性和保护意识的增强,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某些文化中,犀角带可能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而,随着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这种使用犀牛角制品的文化*俗正逐渐被淘汰。
提到犀角带,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奢华、稀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担忧和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犀角带可能不常见,但如果参与相关的环保活动或讨论,这个词可能会被频繁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犀角带,时间的见证,/ 在历史的河流中闪耀,/ 如今,只为守护,/ 那最后的犀牛,不再被切割。”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贵族腰间佩戴着犀角带,周围是华丽的宫殿和繁复的装饰,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犀牛角制品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它可能代表权力和财富,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更多地与保护和自然联系在一起。
犀角带这个词不仅代表了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问题。
1.
【犀】
犀牛。
【引证】
《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 《尔雅》郭注-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 《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水犀之甲。 、 《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 、 《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正南以文献为献。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组词】
犀牛望月、 犀分
犀牛皮。
【引证】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组词】
犀帖、 犀革
2.
【角】
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引证】
《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一角一散。 、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比试;竞争。
【引证】
《汉书·贾谊传》-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 、 《汉书·武帝纪》-作角抵戏。 、 《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肆射御角力。 、 《聊斋志异·促织》-日与子弟角。
【组词】
角试、 解力、 口角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