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9:43
词汇“犀象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犀象管”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与犀牛和象有关的某种管状物或管道。然而,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基本含义。
由于“犀象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口语、专业领域等中,这个词汇可能没有特定的使用场景。
由于“犀象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提供具体的例句。
由于“犀象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与之相关的同义词和反义词。
“犀象管”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文献或历史记录中出现过,但没有广泛流传。
由于“犀象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不明显。
对于“犀象管”这个词汇,可能没有特定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由于“犀象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分享与之相关的个人经历或故事。
由于“犀象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
由于“犀象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结合图片、音乐或视频来探讨其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犀象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比较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犀象管”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发现很难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这个词汇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文献或历史记录中出现过,但没有广泛流传。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个词汇的重要性不大,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1.
【犀】
犀牛。
【引证】
《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 《尔雅》郭注-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 《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水犀之甲。 、 《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 、 《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正南以文献为献。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组词】
犀牛望月、 犀分
犀牛皮。
【引证】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组词】
犀帖、 犀革
2.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
3.
【管】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引证】
《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 《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建钟鼓,列管弦。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组词】
管色、 管儿、 管弦、 管说、 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