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0:10
词汇“犀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可能是一个生僻词或者是一个错误拼写。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犀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词汇。
“犀蔽”可能由“犀”和“蔽”两个字组成。其中,“犀”通常指犀牛,象征着坚固和强大;“蔽”则有遮蔽、隐藏的意思。结合起来,“犀蔽”可能指的是一种坚固的遮蔽或保护,类似于用犀牛皮制成的盾牌或防护物。
在文学作品中,“犀蔽”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坚不可摧的防御或保护措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古代兵器研究中,可能会提及。
由于“犀蔽”是一个假设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但如果它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词汇,可能源自古代对犀牛皮制成的防护装备的描述。
在古代文化中,犀牛被视为强大的象征,因此“犀蔽”可能与古代战争和防御工事有关,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坚固防御的追求。
“犀蔽”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安全感,联想到坚固和不可侵犯的形象,这种联想可能激发人们对保护和安全的渴望。
由于“犀蔽”是一个假设的词汇,个人应用方面无法提供具体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心有一犀蔽,风雨不侵身。”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犀牛皮的纹理和坚固的盾牌;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盾牌碰撞的声音。
如果“犀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词汇,可能在其他语言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impenetrable shield”。
通过对“犀蔽”这个假设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词汇的构成、语境使用、情感联想等方面的重要性。尽管“犀蔽”是一个假设的词汇,但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真实存在的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深入理解词汇的各个方面对于提升语言能力至关重要。
1.
【犀】
犀牛。
【引证】
《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 《尔雅》郭注-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 《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水犀之甲。 、 《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 、 《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正南以文献为献。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组词】
犀牛望月、 犀分
犀牛皮。
【引证】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组词】
犀帖、 犀革
2.
【蔽】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蔽蔽小草也。 、 《广雅》-蔽,障也,隐也。 、 《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蒲蔽。 、 《管子》。注:“所以捍车马。”-乘马其蔽五。 、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 、 《老子》-故能蔽不新成。 、 楚·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 、 《史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阴翳蔽日。
【组词】
隐蔽、 屏蔽;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