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0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07:05
捐资:字面意思是指捐赠资金或财物,通常用于慈善、教育、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基本含义是指个人或组织自愿无偿地提供资金或物资,以支持某项事业或帮助有需要的人。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捐资可能被用来描绘人物的慷慨或社会责任感,如“他捐资百万,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捐资可能是一个常见的话题,如“我听说他捐资建了一所学校。”
专业领域:在财经或慈善领域,捐资可能涉及具体的财务管理和法律问题,如“捐资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和慈善机构的指导原则。”
同义词:捐赠、赞助、资助
反义词:索取、挪用、贪污
细微差别:
词源:“捐”字古已有之,意为舍弃、放弃;“资”字意为资金、财物。两者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捐资”。
历史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捐资的概念逐渐从个人行为扩展到组织行为,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捐资可能被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例如,在一些**文化中,捐资被认为是积累功德的方式。
情感反应:捐资通常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如慷慨、善良、责任感。
联想:捐资可能让人联想到慈善机构、公益活动、社会贡献等。
在个人生活中,捐资可能是一种表达爱心和责任感的方式。例如,个人可能会定期捐资给慈善机构,或参与社区的公益项目。
诗歌: 捐资之手,温暖如春, 播撒爱心,滋润心田。
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一位老人捐资修建了一座公园,让孩子们有了玩耍的地方,这个故事传为佳话。
视觉联想:捐资可能让人联想到慈善机构的标志、捐款箱、捐赠证书等。
听觉联想:捐资可能让人联想到慈善晚会的募捐呼吁、捐款者的感言等。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捐资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文中的“donate”和“contribute”都可以表示捐资,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差异。
捐资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和广泛应用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个人或组织的慷慨和责任感,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捐资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
2.
【资】
(形声。从贝,次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钱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资,货也。 、 《广雅》-资,川也。 、 《易·旅》-怀其资 、 《诗·大雅·板》-丧乱蔑资。 、 《战国策·秦策一》-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 《战国策·燕策》-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应得之资。 、 《广东军务记》-富者捐资。 、 清·方苞《狱中杂记》-中家以上,皆竭资取得。 、 清·周容《芋老人传》-厚资而遣之。
【组词】
投资、 内资;外资;集资;薪资、 茶资、 资业、 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