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2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25:52
漏脯充饥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吃漏出来的肉干来充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困境中采取不恰当或危险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通常指因饥饿而采取有害健康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们在极端困境中采取的非理性行为。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经济或情感上的困境中做出的不明智选择。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人们在压力下的行为选择。
同义词:饮鸩止渴、急功近利 反义词:深思熟虑、长远规划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民有漏脯之家,不可与为邻。”原意是指家中有漏掉的肉干,比喻家中有不正当的收入或行为。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在困境中采取的危险或不恰当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道德和生存的考量。在社会背景中,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考虑长远后果,不应为了一时的解脱而采取有害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反思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在困境中保持理智和道德的重要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自己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要冷静思考,避免做出可能带来更大问题的短期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将“漏脯充饥”比喻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为了短暂的满足而忽视了健康和长远利益的行为。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一个饥饿的人在吃看起来不新鲜或可疑的食物,以此来强化“漏脯充饥”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ning one's bridges”或“cutting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都是形容做出不可逆的、自损的行为。
“漏脯充饥”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要在困境中保持理智,考虑行为的长期后果。它不仅是语言的丰富表达,也是文化和道德的体现。
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也。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脯】
3.
【充】
(会意。从儿,育省声。育子长大成人。本义:长,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充,长也,高也。 、 《仪礼·特牲礼》-宗人视牲告充。
4.
【饥】
(形声。从食,幾(jī)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饑,谷不熟为饑。 、 《墨子·七患》-五谷不熟谓之饥。 、 《诗·小雅·雨无止》-降丧饥馑。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 、 《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 《淮南子·天文》-四时不出,天下大饥。 、 《汉书·翼奉传》-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
【组词】
饥荒;饥馁、 饥时得一口、 饥氓、 饥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