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9:22
捐税: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捐”通常指自愿给予或贡献,“税”则是政府依法向公民或企业征收的财政收入。结合起来,“捐税”可以理解为公民或企业自愿向政府缴纳的税款,这种行为通常是出于对公共利益的考虑或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在文学作品中,“捐税”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和对公共利益的贡献。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财政学或公共政策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捐款、捐助、贡献税款 反义词:逃税、避税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捐税”更强调的是税款的自愿缴纳,而“捐款”和“捐助”则更广泛地指任何形式的捐赠。反义词则反映了与“捐税”相对的负面行为。
“捐”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舍弃、给予”的意思,而“税”字则源自“租税”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捐税”逐渐成为一个特定的财政术语,指代自愿性的税款缴纳。
在许多文化中,捐税被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在一些国家,政府甚至设立了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捐税。
“捐税”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利益意识。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慷慨、责任和公民意识。
在个人生活中,捐税可能体现在参与社区服务、支持慈善事业或响应政府的特定号召。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许多人会通过捐税来支持救援和重建工作。
在诗歌中,可以将“捐税”比喻为流向社会的清泉,滋养着公共的花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们排队捐税的场景,画面中充满了希望和团结的氛围。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平稳、旋律温暖的乐曲,来表达捐税带来的正面情感。
在不同文化中,捐税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国家,捐税可能与**信仰有关,而在其他国家,它更多地与法律和政策相关。
“捐税”这个词不仅涉及财政和法律,还触及道德和社会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社会互动和公共政策。通过深入学“捐税”,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个人和集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1.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
2.
【税】
(形声。从禾,兑(duì)声。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税,租也。 、 《急就篇》注-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 、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 、 《大戴礼记·主言》-税十取一。 、 《汉书·食货志》。注:“税者,田租也。”-有税有赋。 、 《周礼·掌交》-论九税之利。 、 《汉书·刑法志》-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