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0:17
慈侧(cí cè)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慈”和“侧”。其中,“慈”通常指仁慈、慈爱,表示对他人的关爱和善意;“侧”则有旁边、侧面的意思,但在“慈侧”这个词中,它更多地强调了一种温柔、体贴的关怀方式。因此,“慈侧”整体上指的是一种温柔、体贴的关怀或同情。
在文学作品中,“慈侧”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内心情感或行为,如描述母亲对孩子的温柔关怀,或者朋友之间的体贴同情。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如表达对他人困境的同情时,可能会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一种关怀他人的态度或行为。
同义词:
反义词:
“慈”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母亲对孩子的爱,后来泛指仁慈、慈爱。“侧”字原意为旁边,后来引申为侧面、侧重等含义。在“慈侧”这个词中,“侧”字的使用可能受到了“侧重”这一含义的影响,强调了一种温柔、体贴的关怀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慈侧”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孝道”有关,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助精神。
“慈侧”这个词给人以温暖、柔和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母亲般的关怀和朋友间的体贴。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善良和同情心的向往,影响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态度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她总是以慈侧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学*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烦恼,她总是耐心倾听并给予帮助。这种关怀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学会了在他人需要时给予支持和关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慈侧”:
月光洒落,如慈侧之手,
轻抚着夜的静谧与温柔。
星辰闪烁,似慈侧之眼,
注视着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在视觉上,“慈侧”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的灯光、温暖的笑容和温柔的抚摸。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轻柔的音乐、温柔的话语和安慰的低语。
在英语中,与“慈侧”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tender care”或“compassionate concern”,都强调了一种温柔、体贴的关怀方式。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也可能存在,但具体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慈侧”这个词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丰富的应用,而且在文化和情感表达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运用“慈侧”这个词,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递。
1.
【慈】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慈,爱也。 、 《庄子·盗跖》-尧不慈舜不孝。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 《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一曰慈幼。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慈和遍服曰顺。 、 《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其次为慈母。 、 《管子·形势解》-慈者,父母之高行也。 、 《贾子道术》-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 、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组词】
慈幼、 慈亲、 慈泪
2.
【恻】
(形声。从心,则声。本义:悲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恻,痛也。 、 《广雅》-恻,悲也。 、 《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 《汉书·淮南宪王钦传》-朕恻焉不忍闻。 、 《汉书·鲍宣传》-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
【组词】
凄恻、 恻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