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3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37:11
仁慈(Kindness)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中表现出的温柔、体贴、同情和乐于助人的特质。它通常与对他人的善意和关怀相关联,强调在行为上对他人无条件的关爱和支持。
仁慈一词源自拉丁语“kind”,意为“自然”或“本质”。在中世纪英语中,它开始被用来描述人的性格,特别是那些表现出善意和同情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集中在对他人的关怀和爱护上。
在许多文化中,仁慈被视为一种美德。例如,在儒家思想中,“仁”是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关怀。在**教文化中,仁慈与上帝的爱和宽恕相联系。
仁慈这个词通常带给人温暖和安慰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阳光、温暖的拥抱和无私的帮助。这种情感反应可以激发人们去模仿仁慈的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她对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仁慈和耐心。她的这种态度不仅帮助我们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关爱和理解他人。
诗歌: 仁慈如春风,轻抚每一片叶, 在寒冷的夜里,带来温暖的慰藉。
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老人,他总是以仁慈的心对待每一个遇到困难的人。他的善行最终感染了整个社区,让这个地方充满了爱和希望。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微笑着递给一个流浪者一杯热咖啡,周围是温暖的阳光和绿树。 听觉:听到一首轻柔的钢琴曲,旋律中充满了温柔和关怀。
在不同文化中,仁慈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日语中,“優しい”(Yasashii)可以翻译为仁慈,但它也包含了温柔和体贴的含义。在阿拉伯语中,“رحيم”(Rahim)意味着仁慈,与伊斯兰教中的宽恕和爱相关。
仁慈是一个充满正面情感的词汇,它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和理解仁慈,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利他主义,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仁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词汇,也提升了我们的道德修养。
1.
【仁】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引证】
《说文》-仁,亲也。 、 《春初·元命苞》-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 《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 、 《礼记·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 、 《韩非子·解老》-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 《礼记·丧服四制》-仁者,可以观其爱焉。 、 《诗·郑风·叔于田》-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组词】
仁人、 仁术、 仁宇、 仁瑞、 仁朴、 仁笃、 仁诲、 仁鄙
2.
【慈】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慈,爱也。 、 《庄子·盗跖》-尧不慈舜不孝。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 《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一曰慈幼。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慈和遍服曰顺。 、 《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其次为慈母。 、 《管子·形势解》-慈者,父母之高行也。 、 《贾子道术》-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 、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组词】
慈幼、 慈亲、 慈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