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8:15
词汇“慈息”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慈息”可以拆分为两个字:“慈”和“息”。
结合起来,“慈息”可能指的是一种温和、宁静的状态,或者是慈爱之心的平静表达。
由于“慈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或者是人物内心的慈爱与平静。
由于“慈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可能是由“慈”和“息”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文学或艺术创作中。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慈息”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或者是人们追求的心灵平静。
“慈息”给人一种温暖、宁静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家庭和睦、自然美景等。
由于“慈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光洒落,星辰闪烁,
世界在慈息中沉睡。
心灵沐浴,宁静如水,
在这夜,我与你同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宁静的夜景,月光下的湖面,一切都显得慈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宁静、平和的氛围。
由于“慈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慈息”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所传达的宁静、平和的意境是人们普遍追求的。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深度。
1.
【慈】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慈,爱也。 、 《庄子·盗跖》-尧不慈舜不孝。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 《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一曰慈幼。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慈和遍服曰顺。 、 《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其次为慈母。 、 《管子·形势解》-慈者,父母之高行也。 、 《贾子道术》-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 、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组词】
慈幼、 慈亲、 慈泪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