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5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59:33
“安之若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安心地接受现状,如同平常一样”。它描述的是一种心态,即在面对变化或困难时,能够保持平静和从容,不感到惊讶或不安。
在文学作品中,“安之若素”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态度,如在面对逆境时依然保持镇定。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安慰他人,表示接受现实并继续前行。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种适应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同义词:泰然处之、处之泰然、从容不迫 反义词:惊慌失措、手足无措、心慌意乱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情境的适应性,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情绪和反应。
“安之若素”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君子安之,何求于人?”这里的“安之”即指安心接受,后来逐渐演变成“安之若素”,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常心。
在**传统文化中,“安之若素”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衡和适度。这种心态在社会生活中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平静和力量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坚定的人,这种态度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也能保持镇定。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次面对一个非常棘手的项目问题,我选择了“安之若素”的态度,冷静分析问题并逐步解决,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风雨如晦,安之若素,心若止水,波澜不惊。”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平静的湖边,面对着波澜不惊的湖面,这幅画面与“安之若素”的心态相呼应。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来表达这种平静和从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e it in stride”或“keep a level hea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都是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从容。
“安之若素”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理想的心态,也提供了一种应对生活挑战的方法。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处理压力和不确定性,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了。
1.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素】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mì)。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素,白致缯也。 、 《礼记·杂记》-纯以素。 、 《礼记·檀弓》-素服哭于库门之外。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 《战国策·魏策》-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组词】
素幭、 素服缟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