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2:11
“安于所”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或环境,不愿意改变或尝试新事物。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对现状感到满足,不愿意或害怕改变,即使这种改变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在文学中,“安于所”常常用来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对于大观园的生活感到满足,不愿意面对外界的现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抵触情绪,例如:“他总是安于所,不愿意学*新的技能。”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一种保守的行为模式,不愿意接受新的治疗方法或理论。
同义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守旧 反义词: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接受新事物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同义词更强调对传统的坚持和不愿意改变,而反义词则强调对新事物的开放和积极接受。
“安于所”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结构为“安于”+“所”,其中“安于”表示满足于,“所”表示所熟悉的事物。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如《论语》中有“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这里的“”就有熟悉、惯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安于所”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稳定和和谐。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可能被视为阻碍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因素。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不断学*和适应新事物被认为是更重要的能力。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一方面它让我想到舒适区,另一方面它也让我想到可能的停滞不前。在表达上,它提醒我要勇于挑战自己,不要害怕改变。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安于所,不愿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这让我意识到不断学和适应新事物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静好,安于所*,然时光荏苒,新芽破土,岂能固守旧枝?”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老式的摇椅上,周围是熟悉的家具和装饰,窗外是不断变化的世界。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首缓慢的古典音乐,象征着对过去的依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ck to one's habits”或“be comfortable with the status quo”,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改变的抵触。
“安于所”这个词汇提醒我,虽然舒适和熟悉的感觉很吸引人,但不断学和适应新事物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应该更加注意不要陷入固步自封的状态,而是要勇于接受新挑战。
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1.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2.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3.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4.
【习】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習,数飞也。 、 《礼记·月令》-鹰乃学习。 、 晋·左思《咏史》-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