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5:26
“上德若谷”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字面意思是最高的德行如同深谷一般。这里的“上德”指的是最高的德行,而“若谷”则形容这种德行深邃、包容,如同深谷一样能容纳万物。
在文学中,“上德若谷”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胸怀宽广,能够包容和理解他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道德、哲学或个人修养时,它会被引用。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哲学或**研究中,这个成语被用来探讨道德的最高境界。
“上德若谷”源自道家经典《老子》,体现了道家对道德的理解,即道德不应是表面的、做作的,而应是内在的、自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但其核心意义——道德的深邃和包容性——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上德若谷”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的内在化。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鼓励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展现出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这个成语给人以宁静、深远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宽广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心灵世界。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保持平和与包容,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对待学生总是耐心细致,无论学生提出多么基础或复杂的问题,他都能以平和的心态一一解答。他的这种态度让我深刻理解了“上德若谷”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上德若谷,心海无垠,包容万象,静水流深。”
视觉上,“上德若谷”让人联想到深邃的山谷和宁静的湖泊,听觉上则可能联想到悠扬的笛声或潺潺的溪流声,这些都是宁静和包容的象征。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reat virtue is like humility”(伟大的德行如同谦卑),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道德的内在化和谦逊的态度。
“上德若谷”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道德的深邃和包容性,它不仅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推崇的人格品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道德的真正含义。
夷道若颣,上德若谷。
袁复黎书:来牍阅悉,成功不居,~,事符往籍,益叹渊衷。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谷】 ——“吐谷浑”(Tǔyùhún):我国古代西部民族名。
1. 【上德】 若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