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8:42
惊惶失措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因为惊恐而慌乱,不知如何是好。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突发**或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表现出极度慌乱和无助的状态。
惊惶失措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其中“惊惶”指的是惊恐和慌乱,“失措”则意味着失去了正常的应对能力。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惊惶失措常常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反应,因为它反映了人在危机面前的无能和脆弱。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惊惶失措可能会被认为是不成熟或不可靠的。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紧急情况下无法保持冷静的人,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助感。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公共演讲时,由于技术故障导致幻灯片无法显示,我感到惊惶失措,但最终通过即兴演讲克服了困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夜幕低垂,风暴骤起,
心中的灯塔,惊惶失措。
视觉上,惊惶失措可能让人联想到混乱的场景,如人群四处奔逃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尖叫声和混乱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anic-stricken" 或 "at a loss",它们在描述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状态时与“惊惶失措”有相似的含义。
惊惶失措 这个词汇在描述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揭示了人的脆弱性,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情景。
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见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觉~。
南北朝时期,北魏景穆帝的玄孙元晖业为人正直,十分有骨气。北魏被北齐所灭后,齐神武帝将魏孝武帝的皇后嫁给魏孝庄帝的侄子元韶。元晖业当着齐文宣帝痛骂元韶,被齐文宣帝下令处死,同时还有元孝友,孝友吓得惊惶失措。元晖业神色自若从容就义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惶】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惶,惶恐也。 、 《广雅》-惶,惧也。 、 《史记·刺客列传》-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 《潜夫论·卜列》-孟贲狎猛虎而不惶。 、 明·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多官惶惶,只得散去。
【组词】
惶惶、 遑迫、 惶汗、 惶沮、 惶怖
3.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4.
【措】
(形声。从手,昔声。本义:放置,安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措,置也。 、 《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 、 《礼记·中庸》。疏:“学不至于能,不措置休废也。”-学之弗能,弗措也。 、 《汉书·文帝纪》。师古曰:“措,置也。民不犯法,无所刑也。”-几致刑措。
【组词】
措置、 措身、 措手、 措手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