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4:59
“安不忘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安全的时候不忘危险”。这个成语强调即使在顺利和安全的环境中,也要保持警惕,预防可能出现的危险或困难。
在文学作品中,“安不忘虞”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谨慎和远见,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君主或将领的治国策略。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觉,不要因为一时的顺利而放松警惕。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风险管理中,这个成语被用来强调持续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同义词: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反义词: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安于现状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预防和警觉性方面有所不同,但都与“安不忘虞”在不同程度上相关。
“安不忘虞”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后来演变为“安不忘虞”,成为提醒人们保持警觉的常用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安不忘虞”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谨慎和预防意识,这种思想在的政治、军事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和深思的印象,它提醒我们在顺境中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种警觉性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个人生活中,我经常用“安不忘虞”来提醒自己在健康、财务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保持警觉,避免因一时的疏忽而造成长期的损失。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安不忘虞心自远,未雨绸缪意常存。”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宁静的湖边,但他的眼神并不放松,而是注视着远方的天际,这幅画可以很好地体现“安不忘虞”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都是强调在顺境中也要做好应对逆境的准备。
“安不忘虞”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成语,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上丰富了我们的词汇,也在思想上提醒我们要有远见和预防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个成语对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安不忘虞,经世之所同,治兵交战,有国之恒典。
1.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
4.
【虞】
(形声。从虍(hū),吴声。虍,虎头。本义: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 、 《贾子礼》-虞者,囿之司兽者也。 、 《易·屯》-即鹿无虞。 、 《诗·召南》-于嗟乎驺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