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4:17
“掩恶溢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掩盖缺点,过分夸赞优点。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评价不客观,故意隐藏其不足之处,而过分强调其优点。
在文学作品中,“掩恶溢美”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公正的评价或偏颇的赞美。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过分夸大其词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新闻报道或学术评价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保持客观和公正。
“掩恶溢美”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公正和客观评价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即不过分夸大也不故意贬低。因此,“掩恶溢美”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和评价中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提醒人们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不真实和虚伪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诚实的评价方式。在个人思维和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避免不客观的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产品评论,明显存在“掩恶溢美”的情况,这让我对那些评论产生了怀疑,更加注重寻找客观的评价。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掩恶溢美”来讽刺那些不真实的赞美:
在这虚伪的舞台上,
掩恶溢美成常态,
真实的声音被淹没,
公正的评价何在?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众人面前过分夸赞一件明显有瑕疵的物品,周围的人面露怀疑之色。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掩恶溢美”的含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ugarcoat the truth”或“puffery”,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过分美化或掩盖真相。
“掩恶溢美”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或事物时要保持客观和公正,避免过分夸大或隐藏不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避免不真实的评价。
野史各有私,好恶固难尽信,若志状,则全是本家子孙、门人掩恶溢美之词,又可尽信乎。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3.
【溢】
(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水漫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溢,器满也。 、 《尔雅》-溢,盈也。 、 《广雅》。按,过满为溢。-溢,满也。 、 《考经·诸侯》-满而不溢。 、 《楚辞》-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 、 清·黄宗羲《原君》-溢于辞。
【组词】
溢决、 溢满
4.
【美】
(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美,甘也。 、 《管子·五行》。注:“谓甘露醴泉之类也。”-然后天地之美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食必珍美。
【组词】
美酒;美甘甘、 美味、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