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3:09
词汇“掩敛”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掩”和“敛”。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掩敛”字面意思是指遮掩和收敛。具体来说,“掩”意味着遮盖、隐藏,而“敛”则意味着收敛、节制。结合起来,“掩敛”通常指隐藏或控制自己的情感、意图或行为,不让他人轻易察觉。
“掩”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遮盖;“敛”字同样古老,最初指收集、聚集。两者结合形成的“掩敛”一词,体现了汉语中复合词的特点,即通过组合已有词汇来创造新词。
在**传统文化中,“掩敛”常常与内敛、含蓄的价值观相联系。在社交场合,适当的掩敛被视为一种礼貌和智慧。
“掩敛”一词给人以深沉、内省的情感联想。它暗示了一种隐藏和控制的状态,可能引发对个人隐私和自我保护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需要在特定情况下掩敛自己真实情感的时刻,比如在职场或家庭中处理敏感问题时。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掩敛”来描绘一种含蓄的美:“月光掩敛,星辰不语,夜的静谧中藏着无尽的秘密。”
视觉上,“掩敛”可能让人联想到*雾遮掩的山峦或夜幕下的城市灯光。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音乐,传达出一种内敛和深沉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nceal”和“restrain”,但“掩敛”更强调一种内在的控制和节制。
“掩敛”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文化和社会对个人行为的一种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掩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沟通的微妙之处。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