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1:39
“丑声四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丑陋的名声四处传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的负面名声广泛传播,影响极坏。
“丑声四溢”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其中“丑声”指的是不好的名声,“四溢”意味着四处扩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名誉和声誉被视为非常重要,因此“丑声四溢”这个成语强调了负面名声的破坏性影响。在社会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声誉是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负面和批判的情感,让人联想到不道德或不正当的行为。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行为后果的反思,以及对维护个人或集体声誉的重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某人的行为导致丑声四溢,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社交关系和职业发展。例如,一个公众人物的丑闻可能会导致他们失去支持者和信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丑声四溢”来描绘一个堕落的世界或人物,如:
在这个堕落的城市,
丑声四溢,无人问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被负面新闻和评论包围的人物,周围充满了指责和非议的声音。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或悲伤的旋律,反映出负面名声的沉重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bad reputation spreads far and wide”或“notorious”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丑声四溢”这个成语强调了负面名声的广泛影响,提醒我们在行为上要谨慎,以维护个人和集体的声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案车骑将军义真,凶忍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1.
【丑】
(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可恶。
【引证】
《说文》-醜,可恶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耗土之人醜。 、 《楚辞·橘颂》-姱而不醜兮。 、 《诗·小雅·十月之交》。传:“恶也。”-亦孔之醜。
【组词】
丑名、 丑言、 丑攀谈、 丑徒、 丑语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溢】
(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水漫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溢,器满也。 、 《尔雅》-溢,盈也。 、 《广雅》。按,过满为溢。-溢,满也。 、 《考经·诸侯》-满而不溢。 、 《楚辞》-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 、 清·黄宗羲《原君》-溢于辞。
【组词】
溢决、 溢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