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4:59
词汇“公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公史”可以理解为“公共的历史”或“官方的历史记录”。为了深入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公史”的字面意思是指由官方或公共机构编纂和认可的历史记录。它通常指的是正式的历史文献,可能包括国家、政府或大型组织的历史。
在文学作品中,“公史”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些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历史叙述,与个人或非官方的历史叙述相对。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或政治学的专业领域中,它可能被用来区分官方和非官方的历史资料。
由于“公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公”(公共的、官方的)和“史”(历史)两个字组合而成。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中,公史可能被视为权威和可信的历史来源,因为它通常由官方机构编纂,反映了官方的观点和立场。
对于一些人来说,“公史”可能带来权威和正式的联想,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可能引发对官方叙述的批判性思考。
由于“公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讨论历史真实性和官方叙述时,这个词汇可能会有所帮助。
在创作中,可以将“公史”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官方的、被广泛接受的历史叙述,与个人的、非官方的历史叙述形成对比。
由于“公史”涉及历史和官方叙述,它可能与古老的文献、官方档案馆的图像或历史纪录片的声音相关联。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来指代官方的历史记录,例如英文中的“official history”。
尽管“公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来思考官方和非官方历史叙述之间的差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多维性。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