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6:37
“不敢掠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敢夺取别人的美誉”。基本含义是指不愿意或不敢接受本不属于自己或不应得的赞誉或好处,强调谦虚和尊重他人的成就。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谨慎,不愿意接受过分的赞扬。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成就的尊重,或者在拒绝别人的夸奖时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学术界或艺术界,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对原创性和知识产权的尊重。
“不敢掠美”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交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不敢掠美”这个成语在强调个人品德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谦逊态度的推崇。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谦虚、有教养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成就时保持谦逊,尊重他人的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团队项目完成后,面对领导的表扬时使用过这个成语,表达了对团队其他成员的尊重和感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花前,我不敢掠美,只愿静赏这自然之馈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谦虚的人在面对赞誉时微微低头,面带微笑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温和、谦逊的语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 don't deserve the credit”或“It's not my achievement alone”,强调的是同样的谦虚和团队精神。
“不敢掠美”这个成语在强调谦虚和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个人品德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它的使用频率可能不如古代,但它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表达方式,提醒我们在面对成就时保持谦逊和感恩。
站在摊旁,匆匆的看了一过,我不由得生起气来!这几篇不知是谁写的。文字不是我的,思想更不是我的,让我掠美了!我生平不敢掠美,也更不愿意人家随便借用我的名字。
说徐义德是‘养活了’工人的‘实业家’,不是小说和作者,而是丁学雷的发明和创造,强加在小说和作者头上,~,理应奉璧。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敢】
(会意。本义:勇敢,有胆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敢,进取也。 、 《广雅》-敢,勇也。 、 《贾子道术》-信理遂惔谓之敢。 、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注:“不忧不惧也。”-洁廉而果敢者也。 、 《荀子·性恶》-天下有中敢直其身。 、 《荀子·非十二子》-刚毅勇敢不以伤人。 、 贾谊《过秦论》-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 《三国志·董袭传》-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
【组词】
敢毅、 敢士、 敢直、 敢勇、 敢断
有胆量做某种事情。
【引证】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 《国语·吴语》-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 、 《战国策·燕策》-人不敢与忤视。 、 《资治通鉴·唐纪》-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
【组词】
敢说;敢想;敢干;敢士、 敢勇当先
3.
【掠】
(形声。从手,京声。本义:抢劫,夺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掠,夺取也。
4.
【美】
(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美,甘也。 、 《管子·五行》。注:“谓甘露醴泉之类也。”-然后天地之美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食必珍美。
【组词】
美酒;美甘甘、 美味、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