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8:1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8:14:11
“束帛加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丝带捆绑的丝绸和玉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礼物或贡品的丰厚和珍贵。
在文学作品中,“束帛加璧”常用来形容古代君王或贵族赠送的礼物,强调其价值和尊贵。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化相关的讨论中,它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古代的贸易或外交活动。
同义词:
反义词:
“束帛加璧”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特别是在外交和宫廷礼仪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描述古代文化和历史时仍然被使用。
在**古代,丝绸和玉璧都是非常珍贵的物品,因此“束帛加璧”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社会的财富和地位象征。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于文化教育和历史研究中。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和尊贵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和贵族生活。它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一些古代的丝绸和玉璧展品,这让我对“束帛加璧”这个成语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束帛加璧,见证了历史的辉煌。”
结合古代宫廷的音乐和丝绸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束帛加璧”这个成语所传达的尊贵和历史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包括“珠宝满堂”或“金碧辉煌”,它们都用来形容财富和尊贵。
“束帛加璧”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承载了*古代的礼仪文化和历史记忆。在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时,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束帛加璧,尊德也。
武帝风闻申公重名,立即派遣使臣,用了安车蒲轮,~,迎聘申公。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帛】
(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汉·刘向《列女传》-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 、 《左传·闵公二年》-大帛之冠。 、 《淮南子·原道》-执玉帛者万国。 、 《周礼·大宗伯》-孤执皮帛。 、 《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如周身之帛缕。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布帛、 玉帛;财帛;帛召、 帛画
3.
【加】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加,语相增加也。 、 《左传·襄公十三年》-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 、 《论语》-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 《左传·庄公十年》-弗敢加也。
【组词】
加叶添枝、 加诸、 加诬
4.
【璧】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璧,瑞玉环也。 、 《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肉倍好谓之璧。 、 《白虎通》-璧者,方中圆外。 、 《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宏璧。 、 《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 、 《诗·卫风·淇奥》-如圭如璧。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组词】
璧不可以防寒、 璧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