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2:20
词汇“束戈卷甲”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战争时期的军事术语,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将兵器(戈)捆绑起来,将盔甲(甲)卷起来,意味着停止战斗,不再进行军事行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停止战争,实现和平,或者形容结束争斗,达成和解。
在文学作品中,“束戈卷甲”常常用来描绘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或者在政治、外交场合中用来表达和平的愿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讨论历史、军事或国际关系时,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国际关系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战争与和平的转变。
“束戈卷甲”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等古代文献中,反映了古代战争与和平的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常见的成语。
在**文化中,和平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而“束戈卷甲”这个成语正是这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呼吁和平,反对战争。
这个成语给人以和平、安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战争结束后的宁静和重建。它提醒人们战争的破坏性和和平的宝贵。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国际新闻时,它可以帮助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束戈卷甲换新颜。”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战士们放下武器,卷起盔甲,和平的阳光洒在战后的土地上。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和平的钟声或鸟鸣,取代了战鼓和枪炮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lay down arms”(放下武器),也是用来表达和平与和解的意愿。
“束戈卷甲”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军事术语,也是和平与和解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词汇。
世忠单骑夜造其营,呼曰:‘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贼骇栗请命,因跪进牛酒。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卷】
膝盖弯曲。引申泛指弯曲。
【引证】
《说文》-卷,膝曲也。 、 《庄子·徐无鬼》。释文:“犹拘挛也。”-有卷娄者。 、 《庄子·逍遥游》-卷曲而不中规矩。 、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丰卷字子张。
【组词】
卷曲、 卷娄、 卷陲、 卷屈、 卷舒
诚恳。
【引证】
《汉书·贾捐之传》-敢昧死竭卷卷。
4.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