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6:41
词汇“束帛加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的文化和礼仪背景。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束帛加琮”字面意思是指用束起来的丝绸加上玉琮作为礼物。其中,“束帛”指的是捆绑起来的丝绸,而“琮”是一种古代玉器,通常呈圆筒形,有孔,用于祭祀或作为贵族间的礼物。
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描述贵族间互赠礼物的场景中,特别是在重要的仪式或庆典上。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礼仪或文化时。
同义词:厚礼、重礼 反义词:*礼、轻礼
“束帛加琮”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具体的礼仪形式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也大大降低。
在**古代,礼物的赠送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不同的礼物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等级。束帛加琮作为一种高贵的礼物,通常用于表达极大的尊重和敬意。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宫廷文化和礼仪之美。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研究或历史讨论中。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束帛加琮”来描绘古代贵族的生活场景,增添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结合古代宫廷音乐和玉琮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礼仪和礼物文化在不同文明中都有体现。
“束帛加琮”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的礼仪文化和社交俗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文化的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帛】
(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汉·刘向《列女传》-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 、 《左传·闵公二年》-大帛之冠。 、 《淮南子·原道》-执玉帛者万国。 、 《周礼·大宗伯》-孤执皮帛。 、 《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如周身之帛缕。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布帛、 玉帛;财帛;帛召、 帛画
3.
【加】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加,语相增加也。 、 《左传·襄公十三年》-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 、 《论语》-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 《左传·庄公十年》-弗敢加也。
【组词】
加叶添枝、 加诸、 加诬
4.
【琮】
(形声。从玉,宗声。本义:瑞玉)同本义。
【引证】
《考工记·玉人》。按,琮形八角,径八寸,角各出二寸。”-大琮尺二寸,射四寸。 、 《周礼·大宗伯》。注:“琮八方,象地。”-以黄琮礼地。 、 《仪礼·聘礼》-聘于夫人用璋,享用琮。
【组词】
琮玺;琮璧、 琮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