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4:39
束带结发: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将头发用带子束起来并打结。在古代,这通常是指男子束发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汉服文化中,束带结发是一种常见的装束方式,象征着整洁和礼仪。
在文学作品中,束带结发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形象,尤其是当需要强调其文雅、端庄或正式的场合。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传统文化或历史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服装设计,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文化风格。
同义词:束发、结发、束髻 反义词:散发、披发
束带结发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服饰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传统文化复兴的活动中,它又被重新提起和使用。
在古代**,束带结发不仅是个人卫生的表现,也是一种社会礼仪。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审美观念。在现代,这个词汇更多地被用于文化传承和教育中,以弘扬传统文化。
束带结发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庄重和传统。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的形象,以及那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一次汉服活动,亲身体验了束带结发的过程。这不仅是一次有趣的体验,也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一传统*俗的文化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微露,束带结发, 一袭青衫,步履轻雅。 古风犹存,心随风飘, 梦回千年,共赏花朝。”
束带结发的视觉联想是古代文人的形象,可能伴随着古琴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装束方式也有,如日本的和服文化中的束发,但具体的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束带结发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
3.
【结】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组词】
蝴蝶结
关键。
【引证】
《管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4.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