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2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25:52
束帛(shù b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捆绑起来的丝织品。在古代,帛是一种贵重的丝织品,常用于制作衣物或作为礼物。束帛因此也常指代一束丝织品,作为礼物或贡品。
束帛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束”意为捆绑,“帛”指丝织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束帛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古代,束帛常作为贵族间交往的礼物,象征着尊贵和礼仪。在社会文化中,束帛也代表着一种传统和历史的延续。
束帛给人以古典、优雅的联想,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它让人想到古代的礼仪和贵族生活,以及那些精美的丝织品。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一些古代的束帛展品,它们精致的工艺和保存状态让我对古代的纺织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束帛:
金殿深宫夜,束帛映烛光。
玉阶生白露,秋风送晚凉。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贵族手持束帛,缓缓步入宫殿,丝帛在灯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增添一种古典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丝织品礼物可能被称为“silk bundle”或“bundle of silk”,虽然在具体用法和象征意义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精美纺织品的珍视。
束帛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文化的信息,也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帛】
(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汉·刘向《列女传》-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 、 《左传·闵公二年》-大帛之冠。 、 《淮南子·原道》-执玉帛者万国。 、 《周礼·大宗伯》-孤执皮帛。 、 《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如周身之帛缕。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布帛、 玉帛;财帛;帛召、 帛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