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1:27
词汇“束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没有广泛认可的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然而,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和构词法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束崖”由两个汉字组成:“束”和“崖”。
结合这两个字,“束崖”可以理解为被束缚或限制的悬崖,或者是指悬崖上有一束东西。
由于“束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特殊地貌,或者象征性地表示某种束缚或限制。
由于“束崖”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虚构的:
由于“束崖”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束崖”可能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代表困境、挑战或束缚。
对于我个人而言,“束崖”可能引发一种被困或受限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联想到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遇到与“束崖”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在诗歌中,我可以尝试使用“束崖”来创造一种意境:
在束崖之上,
风声呼啸,
一束光,
穿透了岁月的束缚。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陡峭的悬崖上,有一束植物顽强地生长着,风吹过时发出沙沙的声音。
由于“束崖”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从比较。
通过对“束崖”的分析,我认识到它是一个非标准词汇,可能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作品中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标准词汇更为重要,但探索非标准词汇也能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崖】
(形声。从山,厓(yá)声。本义:岸;水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崖,高边也。 、 《说文句读》-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 、 《荀子·劝学》-渊生珠而崖不枯。 、 《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望厓洒而高岸。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伯有廷劳于黄崖。 、 《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 《庄子·山水》-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 、 宋·沈括《梦溪笔谈》-穹崖巨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蹑履登崖。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 《徐霞客游记》-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组词】
崖谷、 崖口、 崖垠、 崖畔、 崖岭、 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