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6:45
词汇“焚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焚躬”进行深入分析:
“焚躬”字面意思是指身体被焚烧,特指在古代祭祀或刑罚中,人被活活烧死的情况。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常常带有强烈的**或法律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焚躬”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极端的牺牲或惩罚,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因为它过于古雅和生僻。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法学,可能会在讨论古代刑罚或祭祀仪式时提及。
同义词:火刑、焚身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描述的是一种极端的、负面的行为。
“焚躬”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焚”意为焚烧,“躬”指身体。在古代,这个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祭祀或刑罚中的极端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焚躬可能与祭祀或法律刑罚有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和法律制度。这种极端的刑罚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罪行的严厉态度。
提到“焚躬”,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痛苦、牺牲和悲剧。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
由于“焚躬”是一个非常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几乎不会遇到与之相关的情境。在历史学*或文学创作中,可能会涉及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焚躬”来描绘一种极端的牺牲或悲剧:
在那古老的祭坛上,
忠臣焚躬,献祭于天,
火焰吞噬着他的身躯,
却无法烧尽他的忠诚。
提到“焚躬”,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火焰、烟雾和痛苦的呼喊。视觉上,可能会想象到一个人被火焰包围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听到火焰的噼啪声和人的惨叫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极端刑罚或祭祀行为也有所记载,但具体词汇和实施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古罗马,有一种类似的刑罚叫做“火刑”。
“焚躬”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色彩的词汇,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和法律制度。虽然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这个词汇,但它仍然是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古雅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
2.
【躬】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躬,身也。 、 《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 、 《论语》。孔注:“直身而行。”-吾党有直躬者。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躬腠胝无胈。 、 马中锡《中山狼传》-我鞠躬不敢息。 、 《汉书·元帝纪》-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 、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组词】
躬体、 躬先士卒、 躬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