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1:10
步履: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行走的步伐,通常用来描述人或动物走路时的动作和姿态。在汉语中,它常常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用来描绘人的行走方式,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的生活状态或事业发展。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步履”常常用来营造一种氛围或表达人物的内心状态。例如,“步履蹒跚”可以用来形容老人或疲惫的人走路的样子。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步履”用得较少,通常会被更简单的词汇如“走路”所替代。
专业领域:在医学或体育领域,“步履”可能会被用来描述人的行走模式,用于分析步态或进行康复训练。
同义词:步伐、脚步、行走
反义词:静止、停留
“步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步”指的是行走的步伐,“履”则是鞋子的意思,引申为行走的动作。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就已经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步履”常常与人的精神状态或生活境遇相联系。例如,“步履维艰”用来形容生活或事业上的困难。
“步履”这个词给人以稳重、缓慢的联想,有时也带有一定的沉重或艰难的情感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步履”来形容一个老人或一个经历了很多困难的人的行走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中,她的步履如风,轻拂过青石板路。”
想象一个老人在雨后的街道上步履蹒跚,每一步都伴随着沉重的脚步声和水花飞溅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gait”,但它更多用于描述行走的模式或风格,而不是带有情感色彩的描述。
“步履”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学和情感色彩,它不仅仅描述了行走的动作,还反映了人的内心状态和生活境遇。在学*汉语和进行文学创作时,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1.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
2.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