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2:22
“事必躬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每件事情都必须亲自去做。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对事情非常负责,不愿意假手他人,坚持亲自参与和完成每一件事情。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勤奋和负责任,如在描述一个勤奋的官员或企业家时。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赞扬某人的敬业精神或批评某人的过度干预。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领导风格,强调领导者的直接参与和监督。
同义词“亲力亲为”和“身体力行”都强调亲自实践和参与,但“事必躬亲”更强调对每件事情的细致关注和亲自处理。反义词则表达了不参与或不负责的态度。
“事必躬亲”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个人责任和勤奋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在正式文献中出现,也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事必躬亲”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集体主义和责任感的社会环境中。它反映了个人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工作质量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勤奋、负责和细致的正面联想。它鼓励人们亲自参与和关注细节,但也可能让人联想到过度劳累和缺乏信任他人的负面影响。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对学生的学*事必躬亲,每个学生的进步他都亲自跟踪,这种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他事必躬亲,每一粒种子,都亲手播撒。”
想象一个勤劳的农夫在田间劳作,每一动作都显得那么专注和细致,这样的画面和农夫劳作时的声音,都能很好地体现“事必躬亲”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nds-on”或“do it yourself”,但这些表达没有“事必躬亲”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社会责任感。
“事必躬亲”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负责任,注重细节,但也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和忽视他人的贡献。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于舅太爷却勤勤恳恳,~,于这位外甥的事格外当心。
1.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2.
【必】
(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标杆;标准。
【引证】
《说文》-必,分极也。
3.
【躬】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躬,身也。 、 《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 、 《论语》。孔注:“直身而行。”-吾党有直躬者。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躬腠胝无胈。 、 马中锡《中山狼传》-我鞠躬不敢息。 、 《汉书·元帝纪》-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 、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组词】
躬体、 躬先士卒、 躬擐
4. 【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