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6:50
词汇“凡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学和文言文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凡庶”进行深入分析:
“凡庶”字面意思是指普通百姓或普通人。其中,“凡”意为普通、一般,“庶”意为庶民、百姓。合起来,“凡庶”指的是社会中的普通民众,与贵族或特权阶层相对。
“凡庶”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学术研究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古代社会,“凡庶”一词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划分,强调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异。在儒家文化中,强调“民为邦本”,因此“凡庶”的生活状态和福祉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考量。
“凡庶”一词常常带有一种朴素、勤劳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古代普通百姓的辛勤劳动和简朴生活。
在现代生活中,“凡庶”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文化或社会问题时,可能会间接提及。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凡庶”作为背景,描绘古代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如: “凡庶之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岁月静好,唯愿安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农村的景象,普通百姓在田间劳作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营造出古代生活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中世纪,也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普通民众,如“common people”或“plebeians”。
“凡庶”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民众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汉语和了解**文化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1.
【凡】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凡是,一切。
【引证】
《广雅》-凡,皆也。 、 《三苍》-凡,数之总名也。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 、 《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有辜罪。 、 《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所应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组词】
凡有、 凡此
2.
【庶】
煮。
【引证】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庶’字是从火石、石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也即‘煮’的本字…‘庶’之本义,乃以火燃石而煮,是根据古人实际生活而象意依声而造字的。 、 《周礼·秋官》-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组词】
庶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