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2:45
词汇“凡弱”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广泛认可的定义。因此,我将尝试从这两个字的基本含义出发,进行一些推测性的分析。
结合起来,“凡弱”可能指的是“普遍的弱点”或“一般的软弱”。
由于“凡弱”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或社会现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普遍的认知。
由于“凡弱”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由于“凡弱”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凡弱”可能被用来指代某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或问题,例如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
对于我个人而言,“凡弱”可能引发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反思,带来一种沉重和忧虑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使用“凡弱”这个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尝试这样使用:
在这凡弱的世界里,
每一颗心都在寻找力量。
由于“凡弱”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会引发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凡弱”的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标准表达。
尽管“凡弱”不是一个标准词汇,通过对其组成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指的是某种普遍存在的弱点。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基本含义和可能的组合方式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常用和明确的表达方式。
1.
【凡】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凡是,一切。
【引证】
《广雅》-凡,皆也。 、 《三苍》-凡,数之总名也。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 、 《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有辜罪。 、 《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所应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组词】
凡有、 凡此
2.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