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3:41
“下凡”这个词汇源自**传统文化,字面意思是指神仙或天上的神灵离开天界,来到人间。基本含义通常是指超自然的存在进入人类世界,可能是因为某种使命、考验或体验人间生活。
“下凡”一词源于古代道教和民间信仰,最初用于描述神仙或神灵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或神话文本,也出现在现代文学和日常对话中。
在**文化中,“下凡”常常与神仙、神话和民间传说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某人从高处或专业领域来到普通人中间,带有一定的谦逊和亲民意味。
“下凡”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神秘和期待。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和仙女,以及他们与人间世界的互动,这种联想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和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下凡”来形容一位知名学者来到我们学校进行讲座,这种说法既表达了对学者的尊重,也增添了讲座的期待和兴奋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仙子轻步下凡,银辉洒满人间路。”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仙子从云端缓缓下凡,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种组合带来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escend from heaven”或“come down to eart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从高处或超自然领域来到人间的概念。
“下凡”这个词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展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深度。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凡】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凡是,一切。
【引证】
《广雅》-凡,皆也。 、 《三苍》-凡,数之总名也。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 、 《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有辜罪。 、 《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所应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组词】
凡有、 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