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9:10
施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将某物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或者将某物释放出来。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指执行某种仪式或魔法,或者在特定的环境中释放某种物质或能量。
“施放”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施”(执行、进行)和“放”(释放、放开)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它可能更多用于描述仪式或魔法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在某些文化中,“施放”可能与*仪式或传统俗相关,如在某些节日中施放烟花或灯笼。在现代社会,它更多与科技和工业活动相关,如施放化学物质或能量。
“施放”一词可能带有一种神秘或仪式感,尤其是在描述魔法或仪式时。它也可能与控制和释放能量的概念相关,带来一种力量和动态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施放”来描述在实验室中释放化学试剂的过程,这需要精确的控制和操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夜的深渊,星辰施放了它们的光芒,穿越无尽的黑暗。”
想象一个魔法师在舞台上施放魔法,伴随着闪烁的光芒和神秘的咒语声,这种场景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ast”或“release”,它们在描述魔法或释放物质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施放”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从文学到科学。它不仅描述了物理行为,还带有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我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
2.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