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4:24
词汇“施散”在中文中的使用并不广泛,它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施散”字面意思是指散发、分发或施予。它通常涉及到将物品、资源或恩惠分发给他人。
由于“施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较为有限。在某些**或慈善活动中,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指的是将物资或金钱分发给需要帮助的人。
“施散”由“施”和“散”两个字组成。“施”有给予、施予的意思,“散”则有分散、散发的含义。这个词的组合体现了将东西分发出去的动作。
在某些文化或**背景下,“施散”可能与慈善行为、布施或施舍有关,体现了分享和帮助他人的价值观。
“施散”给人一种积极、慷慨和慈善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帮助他人、分享资源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施散”可能不常被直接使用,但它所代表的行为——分享和帮助他人——是我们应该推崇的。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施散”来描绘一个慷慨的人:
他如春风般施散温暖,
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贫瘠的土地上。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阳光下,将食物和衣物分发给排队等待的贫困人群。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宁静而温暖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慈善和和谐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意义——分发和施予——是普遍存在的。
“施散”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所代表的分享和帮助他人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和实践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慈善和公益活动中。
1.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
2.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